这部片子可谓是集众多电影特色于一身。
刚开头的黑白画面和平和中正的普通话仿佛展示了一副民国时期的上海纪录片;
突然一场刺杀过后立即转为爱国片;
画面一转出现了一个胡须唐装肥男坐在大堂中带小弟又变成黑社会片;
随后出现四人间感情纠葛缠绵变成狗血片;
最后开香堂打架又变成了帮派武打片。
导演,你这人也太善变了吧?!
顺带说一句,我最喜欢狗血部分了,怀部和月英是革命战友,佘爱珍和杨藩是主仆关系,怀部和月英两情相悦,爱珍和月英又是好姐妹,爱珍虽然嫁了吴四番但爱惨了杨藩,杨藩实际上喜欢月英,并且杨藩还和怀部惺惺相惜,最后这两个男人还死在一起,wow😝
而且四人都很不错,感情都好纯洁,关系合乎逻辑,狗血撒得恰到好处,佩服佩服,这里忍不住@各位编剧,以后的狗血剧按这个套路写,包赢。
天才不会被埋没。如果被埋没,那只能证明他不是天才。这是我说的。但这句话也有不灵的时候。董志华和徐小健的遭遇就是一个例子。他们是华人功夫片里被埋没的两个天才。尤其是前者——董志华,他的武打功底、个人素养和演技风格,我以为远在李连杰之上,但他却远没有后者幸运。
出生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人,大约都在自己的童年时代看过香港导演张彻的《大上海1937》。在武打特技还很朴素的年代,这部片子,在《少林寺》之外,建立起我对功夫世界的最初印象。
董志华自幼学习京剧武生行当,京剧大师厉慧良对他十分欣赏。早年,身在天津的厉慧良去香港演出,董志华在其旗下,出演了《钟馗嫁妹》中的五鬼。1986年,张彻拍摄《大上海1937》,寻找大陆演员,看中了董志华。这时候,董正在厉慧良的戏中扮演角色。最后,厉慧良作了让步。“来大陆拍片他是客,不必争执,我让!”厉慧良说。不过,后来,我翻阅我父亲在1996年写的《厉慧良传》时,并没有发现这一细节。
但无论如何,厉慧良的放行,成就了董志华的最初的江湖梦。后来,深得张彻青睐的他,出演了张彻晚年的所有作品:除了《大上海1937》外,还有《西安杀戮》、《江湖奇兵》、《西行平妖》、《过江龙》、《神通》。但他的境遇却让人惋惜——时至今日,那么多年过去了,仍籍籍无名,偶尔峥嵘一下,也是做绿叶一片。上一次露面,是在周星驰的《功夫》中,也已经很遥远了。片中,他演了个小角色。那片子当时很轰动,但所有的星光都与他没有关系。后来,在采访中,谈到实打实的传统功夫时,董志华说:“随着我们年老了,以后要拍这样的片子,上哪找人去?”
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徐小健。他和董志华是双子星座。在张彻的电影中,有董必有徐,反之亦然。徐小健更为英俊,完全的偶像范儿。除了机遇外,他们具有了所有功夫明星应该具有的要素。但生不逢时啊生不逢时。
即使个人来得及等待,但时代是仓促的。从1986年到2013年,27年过去了,江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11年前,一代大师张彻去世,董志华和徐小健再无赏识者。在我的印象中,董志华已经很长时间没主演过电影了。徐小健呢,偶尔会出现在一些制作粗糙的电视剧中。
还记得看《大上海1937》的年代吗?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孩子,至少反复看了三次。它是我童年时代最热爱的电影。当时,我只是深深地被董志华和徐小健的那种帅所吸引,远远没有想到人生命运的残酷。
大上海,黑夜里,生怕别人看不到的一身白衣服,带一个白口罩的,就是杜先生的徒弟,爱国志士——林怀部!
林怀部总穿一身白证明了对黑社会是有多仇恨,不过是看吴四宝比自己嚣张,就要干掉对方,完全是个人恩怨啊。杀张啸林这件事,杜先生没有动机,国民党八成脱不了干系。表面上就是言语不和,刚好林怀部是个神枪手,被张啸林骂了几句,一怒就拔枪干掉了他。如果挖掘里面可能会有个故事。历史中的林怀部,,,杀了香主大汉奸,随后结果是——没事!
王月英何必去打入76号,不如直接告诉杨藩,以杨藩的战斗力,深明大义以及做一个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伟大理想,绝对能灭掉张啸林那一票人
只有莫名其妙的杨藩,看见他说台词我就想笑,他绝对没有暗恋女主角那么简单,血一旦热了,儿女情长不过是借口
影片最后的高潮——毁了黑社会~~~~
没有黑社会你林怀部会出人头地吗?
哈哈哈哈哈
刚在央视六套看了这部电影,记忆里就是一部“好看”的片子。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还是初中吧,对当时观看过程中的激动劲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小刀,削苹果的杜先生,四大高手…… 今天又把这些人这些事记起来,现在有独立意识了,不再是那个看完武侠剧功夫片就瞎YY的少年,现在我们有互联网,有web2.0,所以我即刻想到了豆瓣,好片烂片在这里都能找到寄托,呵呵。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以今日的眼光看这部片子,仍当得起“好看”二字,倘若像我一样再加上儿时记忆中的情愫,称为经典亦不过份!
演杜月笙的演员形神兼备,是的,我没说错,我没看过老杜真人,但我一直认为老杜真人就是片中这样,瘦削,清峻,正邪难辨,江湖传说和逸闻野史赋予我的想象力和片中人物正吻合!
儿时印象最深刻的是男竹搏杀四大高手的场景,针眼对芒尖,伺其七寸,凌厉酣畅!如今重温,已觉得不过尔尔,大概是记忆中的美丽吧。不过小刀的出场还是引起我久违的任侠情绪,此人从台词到表演活脱脱一个古龙笔下的人物!恣意、桀骜、至情至性。
在写这篇小文之前,我没看其他网友的评述,只注意到导演一栏写的是“张彻”,哦~原来这就是“张彻”,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风格,闻名不如见面,看来我很好他这一口,以后会留心,呵呵。
片尾的那场洪门刑堂仪式也很有意思,没走过场,还颇仔细,在我看来若放在如今有被和谐的疑虑,彼时的国产片尚没有剪刀手?我估计是古惑仔反黑抗日杀汉奸的戏码契合了主旋律,对青少年有正面意义,不过片尾放字幕那会儿的地道战和铁道游击队还是小小的雷了我一把~
印象非常深刻,小学五年级上,1986年秋天的某日傍晚,父亲指着新民晚报上的一篇短文,说是有部描述抗战时期大上海的电影即将公映,有关剧情包括刺杀大汉奸-上海三大亨之一的张啸林。作为电影爱好者的鄙人自然十分期待。没过多久,同济大学的大礼堂率先上映(当时,在上海部分高校及驻沪部队的基地,很多电影会比那些公共影院提前个1-2个月上映,有点内部电影的感觉,非常自豪,呵呵)。在同济上映的那天印象很深是周四的晚上6:30。偏偏那天班主任老师把我们留得很晚才放学,她怎么知道,全班估计有4/5的同学晚上都要去看这部期待已久的动作大片呢?(各自买票,并非统一组织,可见此片在当时的号召力)。
也许是上海土生土长的缘故,对大上海1937感情极深,电影中的多处场景都曾去过,当然现在很多都没有了。
露指头的皮手套。
小刀杨藩再次演绎了张霹雳心中那一类亦正亦邪至情至性的人物,董志华那时候眼睛亮得跟刘松仁似的。开香堂很好玩,“捣毁黑社会”则体现了我D对反动会道门始乱终弃的一贯政策。
今晚又重放,童志荣的配音好熟悉。
小时候看了无数遍,开头还有一段老上海风光片,觉得徐小健真帅,童自荣配音、张彻导演的哦。
80年代最牛逼的华语功夫片~! -童自荣内声音那叫一个正派!
简单地演义历史,简单的暴力倾向。
经典电影啊 一直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风格硬朗
我是准备要把张彻给看光了~
开始头绪纷杂,到后来直白到平铺直叙,结尾二十分钟有狗尾续貂之嫌,人物动机模糊,打斗设计落后于时代,但一些利落的空翻和杂技动作十分精彩
营造的氛围很不错。不同风格的功夫挺有意思,想办法破敌也是功夫片特色。小刀杨凡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角色。情节上有复杂性,但也有白痴的地方。
不看最后一个镜头很会遗憾
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主演董志华在周星驰的功夫里演了使五郎八卦棍的高人
这部片大陆影院也引进了,当年也是非常火爆,小伙伴们对这部电影的推荐语是从头打到尾,这个评价在小孩儿的审美标准里那是相当高。很遥远的记忆了。现在才知道是张彻的作品,这种简单粗暴的暴力美学还是很为那时的人们所喜欢。
以为是黑社会电影,居然是反黑社会电影。
哇,没想到这片是张彻导演的啊,那时候大陆引进的为数不多的香港武打片,我很清楚记得男主角应该是童自荣配音的,很奇怪这些演员我现在一个都不认得
小学时的最爱,当年在同学家看了五次才看完。我那个楞青同学每次看十五分钟就关掉,直到我送他一根雪糕才继续下一个十五分钟。长大后,他开了一个钟点房旅馆。
为何老的动作片都那么好看!
明明没穿阿迪达斯好哇扣一星!
乱世双截龙!~
2012Nov27,吴中路117号,CCTV6电影频道。居然是张彻的片子,结尾太有趣,两个人跳上高台,喊着毁了它,把黑社会毁了,然后就把这个台子拆了。